中国央行引领美联储摆脱经济刺激
中国央行在控制新冠肺炎紧急刺激计划方面领先美国央行一步,缓解了美联储即将进行的政策转变可能带来的市场压力。
中国人民银行已经开始抑制信贷增长以应对债务风险,尽管它正在逐步这样做,以避免阻碍经济仍然不确定的复苏。尽管最近工业品价格飙升,但消费者通胀依然保持温和。
这与美国的背景不同,美国创纪录的财政刺激正推动增长预期,价格上涨速度快于预期。美联储现在正在讨论何时可以开始缩减债券购买计划,并可能开始加息。
与美国上一次收紧周期不同,当时中国利率也上调,部分原因是为了缓解资本外流的担忧,而这一次资本一直在涌入中国。尽管随着美联储逐渐收紧货币政策,人民币可能会走弱——这给出口商和中国央行带来了一些可喜的缓解——但影响可能会较小。
法国农业信贷银行(Credit Agricole CIB)驻香港的亚洲(不包括日本)研究主管达留斯·科瓦尔茨克(Dariusz Kowalczyk)表示,“中国正在走自己的政策道路,因为中国的增长和通胀情况与美国截然不同。”
“美联储的政策转变正给全球外汇市场的波动带来上行压力,中国央行也会欢迎美元兑人民币汇率受到影响。”
中国曾多次暗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过快,今年5月人民币已升至2018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虽然自美联储意外转向强硬以来,在岸人民币已下跌1.2%,但作为亚洲表现第二好的货币,今年仍上涨0.9%。
中国的高收益市场对全球投资者仍然具有吸引力,这可能有助于人民币相对于其他市场保持坚挺。尽管美国利率在美联储发出信号后跳升,但中国10年期主权债券的收益率仍比同期限美国国债高出约1.6个百分点。将部分政府债券纳入富时罗素(FTSE Russell)的旗舰全球债务指数,也将有助于支持资金流入。
去年下半年,当世界其他地区仍在艰难地从深度衰退中复苏时,中国央行开始发出信号,放弃刺激措施。官员们一再对不断上升的债务和资产泡沫表示担忧,承诺稳定债务比率,同时避免政策出现任何“急转弯”。
渣打银行(Standard Chartered Plc)驻香港大中华区和北亚首席经济学家丁爽表示:“即使在美联储实际缩减规模的早期阶段,中国央行可能仍会坚持自己的政策步伐,因为它已经开始正常化。”他表示,人民币的走软对北京来说是“理想的”。
虽然很少有经济学家预计中国央行今年会加息,但一些看到小幅收紧窗口的经济学家,如法国兴业银行(Societe Generale SA)的姚炜(Wei Yao)和米歇尔·林(Michelle Lam)表示,这一窗口现在正在关闭。在最近公布了一系列弱于预期的经济数据后,越来越多的分析师开始下调他们的增长预测,尤其是在消费方面。
在短期市场利率方面,中国央行也表示愿意提供足够的流动性,以避免借贷成本攀升。周四,中国央行自3月份以来首次增加了短期资金注入,这是其管理流动性方式的一个显著转变。此前数月,中国央行一直在提供满足市场需求的最低额度。
流动性担忧将成为下半年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因为地方政府可能会加大债券发行力度。迄今为止,地方政府只发行了全年配额的约30%。
“我们认为美联储的鹰派立场不会影响中国的政策。”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邢自强和其他经济学家在一份报告中写道。“相反,考虑到最近的经济增长受阻,7月份的政治局会议上可能会对收紧政策的立场进行微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