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的竞争对手正在觊觎 但他们仍需数年时间才能迎头赶上
英伟达(Nvidia)是人工智能之王。其在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的份额估计在70%到90%之间。它的高性能图形处理器(GPU)非常适合训练人工智能模型并使其工作,其需求如此之大,以至于获取它们本身就是一项任务。

去年6月,随着人工智能热潮的全面爆发,英伟达的市值超过了1万亿美元大关。上周四,该公司股价创下了628美元的历史新高。
英伟达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不仅仅是硬件。该公司的Cuda软件(开发者用来创建人工智能平台)对英伟达的持久力同样重要。
“软件仍然是英伟达的战略护城河。”Gartner公司副总裁分析师奇拉格·德凯特(Chirag Dekate)解释道,“这些…交钥匙式体验使英伟达能够站在思想分享和采用的最前沿。”
英伟达的领先地位并非一蹴而就。该公司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开发人工智能产品,尽管投资者对此举提出了质疑。
Moor Insights & Strategy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穆尔黑德(Patrick Moorhead)解释说:“值得赞扬的是,英伟达大约在15年前就开始与大学合作,寻找除了游戏和可视化之外,可以用GPU做的新奇事情。”
他补充说:“英伟达所做的是帮助创造市场,这让竞争对手陷入了非常艰难的境地,因为当他们赶上来的时候,英伟达已经在做下一个新事情了。”
但对英伟达统治地位的威胁正在上升。竞争对手英特尔(Intel)和AMD也在集结力量,在人工智能这块大饼上分一杯羹。去年12月,AMD推出了MI300加速器,旨在与英伟达自己的数据中心加速器正面交锋。与此同时,英特尔正在打造其Gaudi3人工智能加速器,该加速器也将与英伟达的产品展开竞争。
不过,不只是AMD和英特尔。包括云服务提供商微软(Microsoft)、谷歌(Google)和亚马逊(Amazon)以及Meta在内的超大规模厂商,正越来越多地转向采用自己的芯片,即所谓的专用集成电路(ASIC)。
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人工智能图形加速器可谓是各行各业的顶梁柱。它们可以用于一系列不同的人工智能相关任务,确保公司需要的任何东西,芯片都能处理。
另一方面,专用集成电路是单一交易的大师。它们是专门为公司自己的人工智能需求而构建的,通常比英伟达、AMD和英特尔的图形处理单元更高效。
这对英伟达来说是个问题,因为在AI GPU方面,超大规模企业是巨大的消费者。但随着超大规模企业更多地关注自己的专用集成电路,它们对英伟达芯片的需求可能会减少。
也就是说,总的来说,英伟达的技术远远领先于竞争对手。
“他们有……长期的研究渠道将继续推动GPU的未来发展。”德凯特解释道。
谈到人工智能芯片时,要记住的另一件事是它们的使用方式。第一种方法是训练模型,也就是所谓的训练。第二步是将这些模型付诸实践,这样人们就可以用它们来做一些事情,比如生成你想要的特定输出,无论是文本、图像还是其他形式。这叫做推理。
OpenAI有ChatGPT的推理,而微软有Copilot的推理。每次你向其中一个程序发送请求时,它们都会利用人工智能加速器生成你想要的文本或图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寻求利用不同的人工智能模型,推理很可能成为人工智能芯片的主要用例。
不过,人工智能的爆发才刚刚开始。而且绝大多数将从人工智能中受益的公司还没有进入这个领域。因此,即使英伟达的市场份额受到冲击,随着人工智能领域的蓬勃发展,其收入也将继续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