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汽车将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与人形机器人 搭载自研AI芯片
中国电动汽车企业小鹏汽车计划明年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并发布最新款人形机器人。这一举措与其此前“短期内自动驾驶出租车难成实质业务”的表态形成转变,标志着这家总部位于广州的企业正着力突破纯电动车制造商定位。
在上周三的“AI Day”活动上,小鹏汽车宣布将推出三款自动驾驶出租车车型。车辆将搭载四颗自研“灵犀”(Turing)AI芯片,小鹏称其综合算力达到3000 TOPS(行业通用算力单位),创下全球车载算力最高纪录。
该芯片为小鹏第二代“视觉-语言-动作(VLA)”模型提供动力支持。这类AI模型可整合视觉信号等多维度输入,适用于自动驾驶、机器人等场景。
阿里巴巴当天同步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自动驾驶出租车合作,将通过旗下数字地图子公司高德地图及其网约车平台提供支持。
小鹏自动驾驶出租车的车顶遮阳板处设有外部显示屏,可实时展示车速等关键信息。
小鹏表示,计划明年起在广州及中国其他城市启动自动驾驶出租车测试。
小鹏联合总裁顾宏地上周向CNBC透露,自动驾驶出租车“最终将成为全球现象”,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时间,尤其是受监管政策影响。回溯2024年4月,他曾提醒,至少五年内自动驾驶出租车不会成为主流业务。
在上周的媒体群访中,顾宏地解释了对自动驾驶出租车态度转变的原因:“技术发展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他指出,AI技术的突破与算力的大幅提升,“让我们有信心接近自动驾驶出租车的发展拐点”。
小鹏汽车为自动驾驶出租车制定了双轨战略:一类是面向商业运营的共享自动驾驶车辆,另一类是面向个人用户、仅限家庭成员共享的全自主驾驶汽车。
当前,小马智行(Pony.ai)、文远知行(WeRide)、百度等中国企业已在国内部分地区推出面向公众的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并加速全球扩张计划;特斯拉今年也在得克萨斯州部分区域启动了筹备已久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项目,小鹏的入局将进一步加剧行业竞争。
*第二代人形机器人明年量产,先落地商用场景*
与特斯拉布局人形机器人的思路相似,小鹏汽车上周发布了第二代Iron人形机器人,并计划明年实现量产。
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发布会上表示,人形机器人短期内难以进入家庭场景;考虑到中国劳动力成本较低,现阶段用于工厂也不具备成本优势。因此,该机器人将率先以导游、销售助理、写字楼引导员的身份在小鹏自有场地落地应用。
何小鹏透露,目前无法预估未来十年的机器人销量,但可以确定“会超过汽车销量”。
这款人形机器人搭载三颗灵犀AI芯片,配备固态电池,未来还将提供体型、发型等个性化定制选项。
顾宏地在活动中提到,小鹏在部分技术领域的研发早于特斯拉,但此前宣传力度不足。
“从技术和产品布局来看,我们与特斯拉存在一些相似之处……在飞行汽车、人形机器人等领域,我们的启动时间可能比特斯拉更早。”顾宏地表示。小鹏汽车已成功研发飞行汽车产品。
但他也承认,特斯拉在商业化规划的宣传上做得更出色、曝光度更高,而小鹏此前在这方面的投入相对有限,此次AI Day是重要的展示节点。






